鸿宇笔记 - 专注于为现代人减压、释放压力和心理焦虑

关闭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心理减压 » 正文

还真不好意思说 我真的没有过年龄的焦虑

网站广告

采访是通过电话完成的。电话那头儿,张艾嘉正在上海隔离。此前,她一直住在香港家中,在香港完成了新电影《世间有她》自己这一部分的拍摄。为了新片和一档青春主题的综艺,张艾嘉要来内地工作一段时间。隔离的生活里,她每天起得很早,用冥想开启新的一天,这习惯持续了多年。张艾嘉说话很利落,没有多余的语气词,声音清脆,听不出什么年龄感,就像她一直自信地觉得:“还真不好意思说,我真的没有过年龄的焦虑。”

 

还真不好意思说 我真的没有过年龄的焦虑

 

传统的包袱制片人董文洁找到张艾嘉时,疫情还很严重。制片方要拍一部以疫情为背景的电影,又是女性题材,所以他们找来三位女性导演——李少红、陈冲、张艾嘉,希望每人拍一个故事,彼此独立,放在一起成为一部电影——《世间有她》。制片方原本没考虑过香港的故事,只在内地拍摄。可张艾嘉人在香港,对她来说,最困难的不是来内地工作需要隔离,也不是她不想拍内地的故事,而是“我的母亲都90多岁了”。她没有任何迟疑,在那个当下,她必须陪在家人身边。

“我说我不太可能离开香港,如果你们希望我拍点东西,那我可不可以就留在香港拍?”就这样,张艾嘉开始寻找故事的素材。“那段时间都是很负面的事,大家心情都很沮丧,充满了恐惧,我也是这样。可我总想寻找事情的另一面。任何一件极度悲伤的事,它可否有另一个出口?因为日子一定是要往前走的。”张艾嘉翻遍了本地报纸和网络新闻,希望先从视觉上入手,“因为电影,首要的还是视觉艺术”。在翻阅了大量照片后,她发现少数摄影师是女性,她开始好奇这些女性摄影师:她们是怎么工作的?在疫情之下,要花多少精力照顾家庭,又要花多少精力出外景工作?人们只能看到她们拍的照片,却没人知道背后都发生了什么。2020年4月,她找到在报社工作的朋友,结识了两位摄影记者,40多岁,正是工作和生活都让人焦虑的年纪。张艾嘉跟着她们出去工作过几次,拍疫情下人们的生活。辛苦是必然的,独立与强大的内心也在意料之中,更打动张艾嘉的是她们的照片有别于男性摄影师的:“不管她们拍到的场景多么悲惨、多么残酷,你可以看到她们拍到的东西里有女性的温柔。”张艾嘉说,她们愿意看到废墟之上的一株鲜花,“这是我一向特别喜爱的”。以这些人物为原型,张艾嘉写出了短片的故事。她想找一位典型的“港女”来演,在她眼中,香港女性有强势的一面,非常实际,什么事情都看得清楚明白,做决定很快,说话利索,会迅速付出实际行动,比较中性。这种感觉跟我们现在以为的独立女性又不太一样,不是女性像男性一样,而是有种雌雄同体的美感。

她最终的女主角人选是郑秀文。可总是有点遗憾,粤语翻译成普通话配音,很多表达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,“尤其是她们说话的尾音,干净利落,是有英气的女人味”。“港女”不说粤语,“港味”只能打点折扣了。

拍了多年电影,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张艾嘉——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行业中如何生存?怎么处理婚姻、家庭、工作、自我之间的关系?发生冲突时,如何取舍?社会与家庭,谁给女性带来的压力更大?是真的有这么大压力吗,还是女性自身给自己施加的压力?这些问题,几乎困扰着每一个都市中的职业女性。张艾嘉也曾经陷入这个旋涡中,这一次,她想用电影来回答。“现代女性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。她们跟男性一样,有同样的学历、同样的能力,在社会上拥有越来越多展现自己的机会。然而当你刻意要证明你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的时候,心里就会先给自己一个压力,自己跟自己说,我必须要比男人做得好,才会被人看到。”张艾嘉说,她接触到的很多女性,其实事业已经很出色,但心里仍然紧绷着一根弦。张艾嘉坦言,在这一点上,她很幸运,她的压力从来都不来自事业。她从影近50年,不到20岁就在剧组里跑。一直以来,她热爱电影,有灵性又很认真,一路得到不少贵人相助。几十年来,她是华语电影界的宠儿,这让她在事业上没有遭遇过太大风浪。在电影这件事上,她从没感到失败过。

“反倒是当我成为一个母亲、一个妻子之后,在婚姻和家庭里,我会害怕出错。如果做得不好,我会觉得是我失职了。”尤其在母亲年老之后,女儿、太太、妈妈,这三个角色她都要扮演好,不出错。如果电影没拍好,好电影还多的是,可如果家庭里的角色没有胜任,是没人能取代的。家庭角色的压力,是张艾嘉自己给自己的。她自诩为现代独立女性,却也认为传统女性的美德她更应该有,这便是“传统的包袱”,这个包袱比独立女性的包袱大得多,一旦处理好,工作带来的幸福指数是会翻倍的。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,从演员到编剧、导演,又做歌手、主持人,张艾嘉是演艺界的“全能艺人”,她参与了华语电影的每一个时代。可她身上没有那么重的时代印记,她活得轻盈,电影也拍得轻盈。她从不悲天悯人,即便是沉重的话题,也不想刻意制造压抑。直到今年,68岁,她第一次试着用电影反思职业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,或许对她来说,这又是个全新的开始。而她的理性与感性,得从初为导演的80年代说起。

弄潮儿张艾嘉的青春时期,是每个女孩理想的样子,活得轰轰烈烈,爱得坦坦荡荡。1966年,13岁,她跟随家人去纽约生活。60年代的纽约是嬉皮士的天堂,懵懂的张艾嘉像掉进了兔子洞一样,一个自由奔放的新世界正在向她敞开大门。她开始穿超短裙,上街游行,参加反越战活动,谈恋爱,在街上大喊口号“Make love,not war”。她后来在采访中说,如果一直在美国,自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嬉皮士。可母亲看不得她这么疯玩,没过几年,就把她送回了台湾。从出身来看,张艾嘉是一名地道的大家闺秀,外祖父魏景蒙是新闻行业要人,叔叔张北海是知名作家,小姨是报社董事长,父亲是空军军官,母亲是社交名媛。不幸的是,在张艾嘉1岁时,父亲就遭遇空难离世。但从小严格的家教,青春期时自由意志的滋养,奠定了张艾嘉的性格基因。19岁,她正式进入演艺圈。那是70年代,台湾电影处于摸索的低潮期,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“戒严”,电影行业和人们的心绪一样,死气沉沉。70年代末一度流行武侠片和琼瑶式的言情片,张艾嘉也演过。1976年,导演李行把琼瑶的《碧云天》搬上了荧幕,林凤娇、秦汉和张艾嘉主演。“我自己演的时候,能感受到隔阂,它跟现实生活有点距离,那时候我们的生活、爱情跟琼瑶小说里的不一样。琼瑶的东西是很美的,是一种太过梦幻浪漫的美,我们要往那个方向去演,可现实中不是那样的。”20多岁的张艾嘉,长得娇小灵动,眼睛大大的,演起琼瑶戏很符合楚楚可怜的状态,可她骨子里没有这一面。

当时香港电影比台湾电影觉醒得早一步,一批年轻导演在欧美电影的熏陶下,创作出一批风格清新、题材现实的电影,徐克、许鞍华、谭家明都在其中,张艾嘉还出演了许鞍华的《疯劫》。70年代到80年代初,香港率先迎来了电影的“新浪潮”,港片的黄金年代也随即开启。看到香港电影的革命性变化,身在台湾的张艾嘉很兴奋,她在想台湾的电影也应该多元化,“我们为什么没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呢?”此时,因为原定导演的意外离世,她阴差阳错地执导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《某年某月某一天》,可这怎么够?她想拍真正属于自己的电影。但拍电影太贵,她得先从电视入手。当时张艾嘉在电视台做一个节目,叫《幕前幕后》,对电视台的操作流程很熟悉,“那我可不可以先做情景剧?我想做一个全部讲女人故事的情景剧”。1981年的一天,在书店,张艾嘉翻到一本书叫《十一个女人》,故事有了。接下来,她开始发动整个台湾电影界。年轻时的张艾嘉能量巨大,她希望能做到电视电影化,便找来当时的一批新锐电影人,注入新的观念,宋存寿、杨德昌、柯一正等导演纷纷加入,每个导演拍一两个故事,拍真实的、发生在身边的故事。

就这样,这一部不是电影但却深深影响台湾电影的电视单元剧诞生了。后来,柯一正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《十一个女人》吸引了一批新的观众,很多知识分子会收看,包括平常不看台湾电视剧的律师和医生。而且这还是电影和文学合作的尝试,找了很多小说家,每位导演择选一位小说家,由他们提供小说原著和想法,至于编剧,仍是由导演亲自担纲居多。”张艾嘉自己导了其中一个故事《自己的天空》。“经费太紧张,只能单机作业,没有机器可以调度,正面拍完再反着拍,左边拍完右边拍。”如今看来,她也觉得拍得稚嫩。1981年之后,台湾电影也掀起了一股新浪潮,杨德昌、侯孝贤这一拨新生导演崭露头角,《光阴的故事》《搭错车》《海滩的一天》《恋恋风尘》,一个个被拍出来,至今仍是台湾电影的高峰。

那个时候,台湾没什么女性导演,张艾嘉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。她拍戏,当导演,出唱片,疯狂地谈恋爱,喝酒开派对,享受着没有狗仔的演艺生活。也是在1981年,张艾嘉推出唱片《童年》,这是她加入滚石唱片后的首张国语专辑,制作人是罗大佑。演戏、拍戏、唱歌,她一个都没落下。所有这一切,都不过是生活本身。她那时候没有把拍电影看得多么严肃,只是因为喜欢,因为太有意思了,演员表达不了的故事,导演都可以做到。当张艾嘉把导演作为一项毕生要追求的事业后,她开始更理性、更专业地思考,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?“我要拍些什么?”

爱的表达张艾嘉拍每一部电影,都带着一颗私心,这份私心是她不同人生阶段对爱的不同表达。1999年,在电影《最爱》和《少女小渔》成功之后,张艾嘉拍摄了《心动》。拍这个电影,她的初衷很简单,就是想拍一部纯粹的爱情片,让人看了之后有想谈恋爱的冲动。写这个故事时,她脑子里就蹦出了金城武的形象,英俊、忧郁、痴情,还有些痞痞坏坏的。她说如果金城武没有档期,她就等,如果十年后金城武还是没有档期,她就不拍了。她执着于这个角色只能是金城武。《心动》的故事很简单,讲的是一对高中生的爱情,相爱时轰轰烈烈,后来却因种种原因分开,多年后再度重逢,虽然彼此仍然相爱,但已时过境迁,相守不如相忘。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纯粹但挺俗气的爱情故事,如何脱俗,是张艾嘉的难题。她最初想拍这个故事时,就去找了另一个编剧朋友聊。聊着聊着,对方不停地问她很多问题,问各种爱情中的“为什么”,因为听来听去,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。“我说,对,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,为什么他们相爱要有理由?为什么要永久地在一起?为什么不能爱而不得?我又不断地反问她。我们就这样一来一回,不断地讨论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。”于是,张艾嘉想在故事中再增加一个编剧的角色,来了一出戏中戏,张艾嘉几乎是本色出演,演这个坚持要拍一个纯粹爱情片的编剧,又是中年之后的女主角,这样,电影就多了一个层次,丰富了很多。

“当时我拍这个戏,剪完片子的时候自己也哭了。那是我第一次看完这个片子,看哭了,我就说‘OK’。其实像我们自己拍完再剪,已经看很多遍了,疲倦了。如果还是能被感动的话,那我就知道绝对没有什么问题。”《心动》达到了张艾嘉的期待。刘若英在拍《后来的我们》期间,总打电话跟她说:“张姐,我又看了一遍《心动》。”可她也不知道为什么,现在的年轻人对爱情似乎丧失了那份炙热,不再勇敢,怕受伤害,也没有人再执迷于要拍一个纯粹的,好像有些幼稚的爱情故事了。也许《心动》只属于20年前。从1999年的《心动》到2017年的《相爱相亲》,将近20年的时间里,张艾嘉的电影主题完成了从爱情向亲情的转变,她自己的生活重心也完成了这个转变。离婚,再结婚,遭遇舆论压力,儿子被绑架,在这个转变中,她经历了生活中的各种波澜,最终生活归于平淡安稳,成为她拍电影的依靠。《相爱相亲》是一个每个人的动机都很自私但又有爱的家庭故事。母亲去世后,张艾嘉演的慧英想把父母合葬,可父亲早年间去世,葬在了乡下,阿祖(父亲的原配)坚决反对迁坟,“自私”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。这部片,张艾嘉拍得很接地气,比以往的任何一部都更朴实,充斥着家庭中琐碎的,那些不顾一切的吵吵闹闹。“女儿跟我吵架,像极了现实生活中我跟我妈吵架。”最后那段丈夫(田壮壮饰)与她在车里的对话,也是一对中年夫妻日常生活的样本。“很多很深的情感,说不清楚,吵完以后就会变得更爱一点儿。”《相爱相亲》的英文名叫“Love Education”,爱的教育,张艾嘉以为,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,从爱情到亲情都是人生不同阶段的修炼。

张艾嘉一直是个自信、乐观又很有行动力的人。她不在乎这个阶段流行什么,观众爱看什么,她只拍自己想拍的。每一部电影都带着极强的个人烙印,这个烙印不只是突出的个人导演风格,而是每一个时期她在想什么,她有怎样的心境,都一五一十地反映在影片中,一点儿都不撒谎。“你不是很刻意很勉强地做,而是真诚地做。当你很真诚地想拍一个东西,故事打你心眼里写出来的时候,就会变得自信。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你,但就这样写,是没有错的。”

自我审视2003年左右,刘若英提议:“张姐,我们来做一张唱片,就叫《20 30 40》好不好?”那时,李心洁、刘若英、张艾嘉的年龄刚好对应这几个阶段,张艾嘉觉得只做唱片不够过瘾,她们最后决定要拍个电影,讲女性在这三个年龄段的快乐与忧愁。她们各自想自己的故事。“奶茶(刘若英)很好笑,她大概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个新的故事。”张艾嘉非常了解刘若英,知道她是一个想法很多的人,选择非常多,于是张艾嘉就顺着这个特质,在听过她若干个故事之后,帮她重新编了一个故事,“演一个选择很多却不知该如何是好的女人”。李心洁则是20岁无忧虑与初尝心碎的故事。到了张艾嘉自己这里,40多岁的女人,丈夫出轨,一地鸡毛,她必须重新面对生活,重新爱上他人和自己。在她这个离婚的故事里,她好几次用到镜子。刚得知丈夫出轨后,她对着浴室里的镜子,望着自己身体,只穿着内衣,皱纹、疲态、衰老、失望,她一个都躲不过;坐在车里,后视镜中的自己,踟蹰不定。

电影里,张艾嘉讲的是女性与年龄的关系;电影外,她们三个人的感情通过电影磨合得更亲密。虽然处在不同的代际中,可彼此所经历的阶段,其他两位也都会经历。就像电影里,李心洁饰演的女孩有个香港姐妹,她的梦想是,到了30岁可以做一名空姐,在天上自由地飞,想去哪儿就去哪儿。可真正到了30岁,这便成了片中刘若英的烦恼:30岁,空姐,一直在飞,无法安定下来。正因为有代际,在现实生活中,她们仨成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。张艾嘉很看重这个关系。“女性之间的友谊应该有更多的包容。我常常认为,有时候女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女人,因为女性之间的交往,到某个时刻就会开始产生比较,相互较劲,相互评判,就会有嫉妒心,就会有一些很矫情的东西在里面,我觉得这是大可不必的。”女性一定要越过这些东西,当你把这些东西丢掉之后,就会发现生命中会出现很好的女性朋友,这种情谊会非常深刻。

“现代人喜欢把要好的女性朋友称为‘闺蜜’,我有时候反倒害怕这种闺蜜关系,因为闺蜜太过私密了,很容易在某个时刻突然翻脸。所以女性之间的友谊也要保留空间,给彼此足够的尊重,只有这样,彼此才能成为对方长久的支柱。”她们在彼此的交往中,也完成了对自己的审视。如今,她们仨还是会时常见面。“每次见到奶茶时,我都觉得她的状态太好了,她现在因为自信变得非常漂亮。”张艾嘉觉得很满足,刘若英和李心洁会反过来教给她很多新东西,聊电影、聊家庭、聊八卦,聊生活中的琐琐碎碎,再把这些细节揉在某一个故事里,变成未来新的剧本。拍戏多年,张艾嘉的方式越来越自成一体,细腻、温柔而感性。拍《念念》的时候,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演员,女孩,戏份不多但重。其中一场戏,需要她动情流泪,可女孩没太多演戏的经验,面对镜头一下子哭不出来。张艾嘉想起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作品《凝视》,人与人之间,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交流,就这么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睛,情感自会交流。在拍戏现场,她用了这个方法。

那是一场夜戏,四周黑着,安静,唯有片场的聚光灯和拍戏的动静。导演与小女孩相互凝视着对方。在这部电影之前,她们并不熟悉,一两分钟后,女孩流泪了,不知道女孩想到了什么,还是只是单纯地被导演的眼神打动。这场戏很顺利地过了,两个钟头后,女孩的妈妈跟张艾嘉说:“导演,你跟她说了什么?她刚刚拍完回来,坐在我身边,足足哭了半小时。”张艾嘉略有一丝歉意,可她更深刻地意识到,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面前,语言往往是苍白的,很多很深刻的情感是没有办法解释的,只能通过眼神,通过一些无声的交流去传达,去感受,去触碰人的感受力的极限。或许是因为越来越深地认识到这一点,她现在拍电影喜欢做减法。“我现在写剧本,最常做的事是删对白。其实普通话说起来,有点官腔,又有点文气”,很多情绪在语言里会被稀释掉,“而且如果总是用说话来推进剧情的话,就会失掉电影语言本身的美感”。现在的张艾嘉希望探索更纯粹的镜头语言,不用说太多话,就可以传达情绪,就像人与人面对面之间的凝视。

网站广告
上一篇:求学的大龄研究生们 正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
下一篇:想象一个极其长远的目标 来消解眼下的焦虑
网站广告

猜你喜欢


这些方法助你减压 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

这些方法助你减压 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

压力大怎么缓解?心理医生建议,这些方法助你减压,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,压力仿佛成了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无论是工作上的紧张,还是家庭生活的忧虑,...

七件最适合在周末做的事情 让您轻松减压

七件最适合在周末做的事情 让您轻松减压

平日里工作忙碌,不少都市白领一到周末休息就加入“死宅”一族,不是在家睡得昏天暗地就是对着电脑追电视剧或者打游戏,很少走到阳光下,和家人朋友进行一些户外活动。其...

内耗影响生活 内耗对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

内耗影响生活 内耗对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

有很多事情想做,也知道要克服拖延,制定计划,但每次行动时,内心深处都会传来很多声音,怀疑能不能做好,行动有没有用。这些「声音」让我们行动力变差,也容易在面对家人和孩子的时候,更...

保持焦虑 才能抑制住自己走捷径的冲动

保持焦虑 才能抑制住自己走捷径的冲动

在职场,如何时时刻刻保持着焦虑和杀气,又不让自己的身心过分受摧残? 这听上去是一个挺拧巴的议题。 曾国藩曾用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亏”来形容这件事的玄妙—&md...

考研失败后焦虑的我 为找工作而发愁了

考研失败后焦虑的我 为找工作而发愁了

毕业时,我身边所有熟悉的朋友都拿到了 Offer。而我像是突然被抛弃的流浪猫,着急忙慌地,只想抓紧找到下一个愿意接手我的公司。因为已经六月,大部分公司早已招聘完毕。再往后和我...

这三个感觉 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非常波动

这三个感觉 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非常波动

今天我们来聊一聊,如何更好的拥抱自己的情绪。我曾经是一个情绪起伏非常大的人,容易一点就着。有时候会非常低落,有时候会觉得很郁闷,然后很苦恼,觉得全世界我就是最惨的那个人。...

还真不好意思说 我真的没有过年龄的焦虑

还真不好意思说 我真的没有过年龄的焦虑

采访是通过电话完成的。电话那头儿,张艾嘉正在上海隔离。此前,她一直住在香港家中,在香港完成了新电影《世间有她》自己这一部分的拍摄。为了新片和一档青春主题的综艺,张艾嘉要...

关于我们

会员中心

广告合作

联系我们

  • 微信公众号
  • 站长QQ
  • 站长微信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