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孩子进入青春期,怎么各种心理问题频发,甚至到了心理疾病范畴,详见前文《最新!《2024心理报告》显示儿童青少年因抑郁情绪请假占比82.3%》和《2022年中国青少年的自杀报告,没想到小学5、6年级的自杀比例是最高的,高达31%!》。作为成年人来说,恋爱、婚姻、事业、财富、家庭等更是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特别是中年人,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饼干。而老年人疾病、丧偶等也容易诱发心理问题。
笔者还特别关注两个群体,一个是进入青春期的阿斯(自闭症谱系),一个是谱系(特娃)家长,所以拿出压箱底的东西。

一、基础减压法
“我快被气死啦!憋不住啦!”
这时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专家说,“别生气了,不理他!不良情绪会致病!别跟自己过不去!”
嗯,花仙子说,人非草木,岂能无情!要发泄!要狠狠地发泄!
怎么发泄?
就是要打,狠狠地打,使出全力,但不是对让你生气的人!换对象,找方式!
道具:拳击沙袋(替代:抱枕)
操作:使劲打,用力打,拳打脚踢,边骂边打,还可以扔出去!使出全身气力,绝不留情,到精疲力尽!
二、随时可用,针对某种负面情绪状态来了后的具体缓解小妙招,看花仙子朋友熊老师视频示范。(以下视频是愤怒时候的缓解方法,后面会连载焦虑、恐惧、沉迷过去等情绪的缓解方法。)
三、进阶深层排负法
(一)找个机会,单独地方大哭一场,声泪俱下,可以边哭边配上减压物件!
(二)找个地方,最好每天坚持大笑10分钟!真笑也好,假笑也罢,反正大笑到10分钟,可以笑得前俯后仰。
四、注意事项
(一)减压办法不拘一格,首先是自己喜欢的,比如喜欢唱歌,喜欢瑜伽,喜欢慢跑,喜欢画画,诸如此类。有的喜欢玩沙盘的,家里有条件(经济、地方等),也可以买来作为减压玩具玩。
(二)但不仅是要爱好却也不能只以爱好来选择。排除原则在于
1.不能不健康,比如黄赌毒等。
2.不能沉溺原则。比如因为打游戏不跟人交往,不上学,不出门则不能再打游戏了;如果平时作业学业压力大,休息时打下游戏无可厚非。比如吃点开心减压小食是可以的,但要是暴饮暴食则不可行;或者说沉溺于一直嗑瓜子,停不下来,也不合适!